ICAC请ICAC你喝咖啡ICAC,遇到独非官密就跪了吧
撰文丨墨黑纸白
对于举报人身份被泄露,并不是刘文展这样一个善于监督教育之恶的学生之苦恼,很多举报人应该都经历过这种被“神秘有”出卖的悲惨经历。
记得在一次酒桌上,一个人颇为悲凉的说ICAC:“先举报、后打官司这种事千万不要做,你根本就不知道在法院上,你看到对方拿出从’鸡尾’部门处得到的实名举报信,然后当场诬陷你是打击报复,会对这个社会的黑暗如何绝望。”
总有人会扼杀你的向善之念
这并不是多么奇怪的事,国法只有在执行中不断出现问题时,才会出现家规这种畸形的产物,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也只有刘文展这样少不经事,或者说像纸白君所列举的,在酒桌上那个较为单纯的社科人文工作者,才会去相信维护正义需要有人去监督。
但从结果来看,刘文展今天被北京青年报挖出,其父母通过暴力要求他不再坚持举报下去,刘文展不但没有接受父母的强硬压力,反而与父母也产生了矛盾。“对打其的父母还手”是北京青年报的措辞。
于是,一大群人大骂刘文展是一个不孝的孩子,当事人从正义沦落为宵小之徒,对于传媒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毕竟对于一些特殊新闻,能够参与到采访中的也只是特殊的媒体,在单一化的媒体角度展示中,当事人从好至坏,也就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动作而已。
但就这篇报道而言,刘文展的父母通过暴力来遏制自己孩子对正确事物的追求,这已经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纸白君认为这会撕裂一个家庭的亲情纽带,并不可取。其次,刘文展本身是“留守少年”的身份,也就是父母本身在外打工,家庭之间的陌生感再加上动辄而来的家庭暴力,会更加打折父母的形象。
最后,刘文展之所以有举报的强烈意识,是因为他在初中就遭受过一个班主任的暴力,相关新闻说:“因为他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打了他,还说了风凉话,刘文展一气之下就写了一封举报信。”
“后来班主任因为怕处分,要求他写一个说明书给教育局,让他承认举报信的内容是他撒谎。当时那个班主任说他要是不写,就带老婆孩子坐到我们家里来。当时我们就劝他,劝他说老师对我们有恩,那次他听我们的话了,写了说明书。”
常年和稀泥的中国风,虽然一时让刘文展向恶的一面臣服,但并没有将他的是非观彻底泯灭,以至于,他觉得他是对的,认为当初就不该写说明书。那次之后,他说以后干什么事都不会再跟他的父母说了。所以这次他举报学校的事,他的父母是接到老师的“劝退”微信后才知道的。
校园、家庭暴力,其实一刻未曾停歇
在这几段陈述中,我们不可规避的是,校园暴力和家庭暴力时刻隐藏在我们的孩子周遭,遇到性格软的,没有主见的孩子,一般都会选择忍受和屈服,毕竟这两套逻辑,就是为了让孩子的性格软下去,丧失天生可能带有的主见,然后去顺应家庭、学校以及未来社会的各种规则,将臣服取代是非观,这也是钱理群所说的:“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
人们在某些媒体的节奏中,不再去关注“违法补课”的关键信息,而是从道德和不孝上,去指责刘文展,其实也是不希望看到刘文展这样与大部分人完全不一样的人存在,也就是上一篇文字中,纸白君所说的:“虽然错误的是我们的社会,但被改变的必然会是刘文展,这是我们的社会可悲之处。”
但就目前而言,刘文展并没有选择屈服,哪怕是在自己家人又一次的强硬态度下,他还是要选择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而他也开始意识到,那个被开除的高中班主任,只是一个替罪羊,那么这就矛盾的主体就转移到学校了。
有人可能会说:“一个不做作业,一个不爱学习,一个整天研究其他的学生,父母和学校教育他有错吗?”说实话,这么说的人,脑子里向来是一团浆糊的,全年纪第20名的成绩,不是靠作业就能做出来的,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对填鸭教育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应对才能取得的。
学习本身并不是为了把脑子学榆了,而是要将知识贯彻到行为中去。也就是知识不是几行字,几本书,知识是一个人对事物的了解,对是非观的分辨,是在行为中对知识的贯彻,而不是仅仅考高分。
在这一方面,纸白君相信刘文展会比其他不懂得思考的孩子更痛苦,毕竟在不该觉醒的年龄觉醒了,但他的人生至少要比其他孩子精彩得多,因为他比其他孩子更早的开始为自己而活。
家庭和学校强制性的要把一个和其他孩子思维不一样的刘文展,弄成和其他孩子一样思维,而使用用各种手段,也就向我们展示了,百年前为什么我们会挨打,百年后为什么我们依然很落后的根源所在,孩子不得拥有与分数(思想管制)无关的其他思维……
从无警不贪,到全球廉洁排名第十二名
昨天纸白君看了一部纪录片,关于ICAC出现的前一二十年间,某地的社会状态,大概就是无警不贪,无军不贪,无民不行贿,这是英帝国在某地犯下的罪孽佐证,只会索取,而不会治理,我们善于称之为无能的英帝国。
在那些***的警察中,有一个超级***警,据说***高达5亿,被称之为五亿探长,某电影里是这么形容这位探长的:他一开始厌恶***,不和其他***的警察同流合污,同时认为这些人根本不配做警察,虽然他改变不了大环境,但他要坚守自己的节操。
然后,和相爱的女人不能正常恋爱,因为这个女儿的父亲骂他不会***,不能给自己女儿幸福。自己在工作中被同事排挤,认为他是个***。甚至连他管辖的黑社会,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唯一照顾他的上司,还被另一个警探排挤走了,最后自己也被流放到乡下,于是他开始“觉醒”了,走上了符合那个社会主流的巨贪之路。
当然,这是电影中对这位五亿探长的形象,应该是有艺术加工的,但有一句话是ICAC纪录片中的:“在某地,如果你不***,你根本就活不下去,正是这种大环境,造成某地警察***成风。”
某地人虽然习惯了这种苦逼的生活,但终究还是在五亿探长被曝光巨额***后,开始了集体散步的***,起初是被英帝国镇压,但后来英帝国意识到,镇压不解决根本问题,于是英帝国成立了ICAC,在解决完五亿探长后,ICAC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某地各行各业的贪腐腐化,均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某地人,在ICAC不仅仅是治贪,还有无孔不入的反贪宣传中,积极去做举报者,对***甚至是对社会造成不好影响的人和事,积极进行揭发和举报。而ICAC面对纷沓而来的举报,并不是依靠权力去反贪,而是用证据来说话,有的案件查处时间甚至长达15年,经过15年的取证,通过翔实的证据从美引渡回那个人,审判后进行了定罪。
纸白君疑惑的是,同样是举报,为什么某地人就敢都站出来,而我们这里一个学生就要被各种打压?而同样的反贪,为什么我们这里就达不到某地的效果和高度?
其根源在于ICAC的属性,属于:独立非官方机构,只对一把手和公民负责,其他任何机构均需接受其调查工作,并且严格保密每一位举报人的信息安全。
换一个简单的逻辑来说,ICAC在某地的成功,其根源在于四个独立,机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办案独立,同时也依赖于对邪恶“零度容忍”的机构信仰,以及对举报人的安全保障。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所看到让一个社会充满活力和动力的ICAC,所以依赖就是独立文化,以及独立文化所营造出的拥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公民,这才能让我们的这片土地中,有了一片净土所在。
2017—9—22落笔于墨辩閣
微信私人号:moheizhibai
微信公众号:moheizhibai723